日本申请人在1989—1997年、1998—2006年、2007—2016年出现申请量的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6%、83% 、54%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十年的增长率较前一阶段有所放缓,但是总申请量仍然超过了前一阶段的增加量。这说明在日本国内,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领域技术发展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从总体占比上看, 日本申请人的申请量占日本市场全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申请量的70% 以上,这一方面体现了日本是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领域的技术大国,具有相当强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日本申请人对专利保护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美国虽然是聚酰亚胺薄膜领域的技术强国,但是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细分领域中,技术优势并不明显,其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远远落后于日本,甚至韩国。美国的申请全部为多边申请,说明其主要寻求在多国进行专利布局,采用的申请策略是“少而精”,这一方面说明美国对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领域的投入有限,难以达到广覆盖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要持续保持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细分领域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欧洲申请人在日本市场的申请情况与美国相似,总体申请量非常少,只有3件申请,但是全部获得授权,并且均为多边申请,可见其申请策略与美国相似,力求以*小的投入获得*大的保护范围。
韩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十年来,在日本市场的申请量呈现成倍增长的态势,申请量已经位列次席,仅次于占据**优势的El本。同时,其申请也全部为多边申请,可见其正着力于全球专利布局,并未局限于本国。作为后发国家,韩国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领域的申请量变化反映了其对该领域的高度重视和大量的技术投入,其挑战日本技术垄断的决心可见一斑。
随着全球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推广和绿色能源的开发应用,柔性印刷线路板(FCP)、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对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消费和制造大国,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尤其是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市场潜力巨大。对相关领域的专利布局已经迫在眉睫,而国内产业界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技术开发的同时,还应逐步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并加快推进相关产品的专利布局。而日本市场的专利布局情况则为我国的创新主体提供了以下重要借鉴:
(1)大量的技术投入是获得高价值专利的基础,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大技术投入,以保证持续的技术创新。
(2)采用“少而精” 的多边申请策略,以低成本地寻求在多国同时进行专利布局。
(3)在竞争中加强合作,避免盲目竞争,导致资源的浪费,可以参考在不同技术分支中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使我国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产业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