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绝缘用薄膜要求具有耐热性、电气性质、适于加工的机械性质、耐药品性(耐酸、耐碱、耐溶剂)、阻燃性等特性。薄膜的耐热性基本上依赖于原料高分子的耐热性,随着结晶性高分子结晶的熔点或者非晶性高分子的玻璃化转移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耐热性增加。作为电气绝缘使用时,有长期耐热性和短期耐热性两种指标。长期耐热性(UL746B聚合物化期性能评价标准规定)可以用来评估薄膜在电机中的长期使用性能,与薄膜原料的热劣化有关;短期耐热性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焊接加工性,与薄膜形状的热稳定性(一般用薄膜的热收缩率来表示)有关。作为电机绝缘材料使用时,“耐热性”多指长期耐热性。
耐热等级按照JISC4003(电气绝缘一耐热性的评价,与GB11021相似)的规定,根据使用中大概能达到的**温度可划分为:E级(耐热温度为120℃),B级(耐热温度为130℃),F级(耐热温度为155℃),H级(耐热温度为180℃)。UL746B中定义的耐热温度是指在规定时间(10万小时)内,物理性质(机械,电气)衰减一半时所使用的温度。因为耐热温度是基于热老化实验得出的数据,所以实际使用时,耐热温度并不**是工作温度的上限。对于绝缘膜,伴随着薄膜的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的降低,“老化”也意味着绝缘性能的降低。薄膜的老化/降解,从根本上说,是高温下由分子运动引起的高分子链的断裂造成的。并且,像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型的薄膜,在高温条件下如果有水分子存在,高分子链会被水分子分解而断裂。但是,PPS(聚苯硫醚)薄膜的耐热性和耐水解性都很优异,比较难降解。
关于电气性能,体积电阻率和绝缘破坏电压越大越好。关于介电常数,在电极间的介质上施加电压时,由于介电性会发生极化现象,为了产生较小的感应电流,介电常数越小越好。另外,在交流回路上使用的时候,介电损耗角正切值(tan8)越小越好。因为这些物理量对温度、湿度、频率等的依赖性越小越好,所以分子极性小的PPS表现非常优异。另外,加工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和伸长率。例如,作为电机的绝缘材料使用时,有可能会经历冲压裁切,弯折,插入等工艺,优良的薄膜强度和韧性是必要的。选材时,应该综合考虑薄膜的特性、价格、及具体的使用用途,以选择*合适的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