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聚合物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和聚碳酸酯(Pc)都具有非常优异的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透明性,因此这些材料常被用作光学器件。但是通用的聚合物材料的耐温性往往不够,限制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耐高温透明材料是指可以经受250℃ 以上加工处理的透明材料,主要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底板、液晶显示器的ITO底板以代替易碎的玻璃、液晶显示取向膜、用于通信连接的光波导材料及用于平面光线路的半波板。在目前可用的材料中,聚酰亚胺(PI)应当是**材料。
无色透明聚酰亚胺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以及光电子等高技术领域。例如在光通讯领域中用作光波导材料、滤光片、光纤、光电封装材料、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光折变材料、光敏材料以及光电材料等。在液晶显示领域用作取向膜材料,负性补偿膜、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塑料基板等。在航空航天领域用作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基板材料以及天线反射/收集器材料等,还可用作大面积无缝焊接的无色表面涂层材料。由于可以具有较高的折射率且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优良的透明性,还可用作透镜材料。但是一般的PI都是黄一棕色的透明材料,通过降低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来减少电荷转移络合物(CTC)的形成是设计无色透明PI的一个主要途径。2007年,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宣布,该公司已开始量产可应用于光传感器、柔性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无色透明耐热PI树脂薄膜“NEOPRIM”。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03~C,全光线透射率为9O ,能够满足柔性化和替代玻璃的需求 。
传统的芳香族PI均不同程度地带有颜色,从结构上分析,是由于P1分子结构中存在较强的分子间及分子内相互作用,在电子给体(二胺)与电子受体(二酐)间易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CTC),这是造成材料对光产生吸收的内在原因。二胺残余基团的供电性越强、二酐残余基团的吸电子性越强,电荷转移络合物形成的程度就越大,越容易吸收光。二胺取代位置不同,对光的吸收效应不同。pI,p-取代由于是非极性的结构,电子的流动变得容易,容易吸收光。相反,1TI-取代结构阻碍分子链方向的电子流动,限制了电子云的扩散,减少了共轭,光的吸收变差。且rn_取代结构时,分子链结构比较弯曲,分子间相互作用变小,不易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效应。此外,侧基的存在阻碍了电子流动,同样可以提高PI的透明性,*有效的侧基是六氟丙基。除了分子结构对PI透明性的影响外,合成和酰亚胺化工艺也会对PI膜的颜色造成影响。要使PI透光性变好,应使用N,N_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N,N_二甲基甲酰胺(DMF)等酰胺类溶剂。一般制备PI薄膜采用的热亚胺化法需要在300℃ 以上加热,Nz下的热亚胺化可使PI的透明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