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流高压电动机在向缩小体积、减轻重量和增大单机容量方向发展的同时, 还要求其绝缘在恶劣的运行环境和严酷的运行条件下可靠地运行。这对电机绝缘提出了新的要求, 促进了高压电机绝缘技术的快速发展。
1、虫胶、沥青绝缘系统(A 级)
1910 年欧洲采用虫胶云母箔卷烘绝缘, 电气性能提高, 用于3 kV 大型汽轮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上。1931 年始, 沥青及其复合物取代虫胶作为云母箔的胶粘剂, 用于大型高压电机。卷烘式绝缘一般用于铁心长不超过4 m 和额定电压不超过13 .8 kV的电机。1919 年美国采用包扎云母带浸渍沥青的连续式绝缘, 首次制成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 对地绝缘采用片云母两面用精制纤维素纸补强云母带、浸渍沥青树脂, 以两层棉布带作保护, 经预热—真空—压力—浸渍沥青—冷却后成型。这种真空、压力、浸渍工艺被称为V PI 工艺。连续式绝缘的电气性能和性能均优于卷烘式绝缘, 更适合于大型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绝缘。
2、**代新绝缘系统(B 级)
1940 年代以后大量的合成聚合物引入电气/电子绝缘系统中, 促进了绝缘技术的发展和进步。1942 年出现的聚酯树脂和1947 年研发出的环氧树脂, 成为高压交流电机绝缘的主要材料之一。
1949 年美国西屋公司研制出连续包绕少胶片云母带, 真空压力浸渍(VPI)无溶剂聚酯浸渍树脂、模压固化的连续式绝缘。
1954 年美国通用公司研制出以酸性聚酯改性双酚A 环氧多胶云母带连续包绕, 真空液压固化的连续式绝缘。
以这两种绝缘为代表的新型绝缘(即**代新绝缘)系统被世界各国广泛引用。
3、第二代新绝缘系统(F 级)
70 年代初期出现的第二代新绝缘系统, 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耐热性(F 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从而为百万千瓦级的现代大型电机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第二代新绝缘系统的共同特点是选用了长期耐电性能优良和厚度均匀的粉云母带;胶粘剂为力学性能、电气性能和耐热性能良好的环氧树脂;补强材料为薄型玻璃纤维布, 以连续式绝缘制造绕组绝缘。